第24页
-
女娲为什么叫“女娲”?考古专家:与红山文化有些关系
好奇研究所“女娲”之名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还有《楚辞·天问》中:“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然而也只是...
访客 2025-07-23 86人已围观
-
罕见的第四种玉衣“丝缕玉衣”是如何被发现的?它的主人是谁?
好奇研究所1983年6月9日,一群民工伴着推土机在山包上作业,当原本海拔高近50米的山包,被刨去17米的封土时,突然漏出了整齐的石块,民工们的镐头继续刨着、刨着,石板出现了裂缝,石板的下面似乎是一个山洞。当时作为基建科长的邓钦友因为有些考古知识,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洞穴的不...
访客 2025-07-23 94人已围观
-
红山文化时期没有金属工具,玉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使用了砣机
好奇研究所红山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红山文化的墓葬有“以玉为葬”的特性,因此有高度文明的玉器文化,其中又以玉龙(玉猪龙)、勾云形佩、马蹄形器最为典型。它的玉器文化足以与良渚文化媲美,因此有“北红山,南良渚”之称。...
访客 2025-07-23 62人已围观
-
甲骨文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方国 也是另商王最头疼的一个
好奇研究所在考古学领域,中国自夏朝开始,历经夏、商、周等不同王朝,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然而,这个观点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受到了挑战。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揭示这一考古遗址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王朝多元性。1、大洋洲出土青铜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位于中国江西省,...
访客 2025-07-23 40人已围观
-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它的纹饰究竟是什么意思
好奇研究所人面鱼纹彩陶盆,一件珍贵的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属于仰韶文化的遗物,在西安半坡遗址被发掘出土。尽管这个彩陶盆造型精美,但实际上它是用于葬仪的。在仰韶文化中,一种被称为瓮棺葬的习俗盛行,人们将骸骨放置在陶制容器中作为葬具。瓮棺葬所使用的陶器包括瓮、罐...
访客 2025-07-23 26人已围观
-
兵马俑之间的土堆为什么不挖开 一篇文读懂秦始皇的4座兵马俑坑
好奇研究所在中国陕西省的秦始皇陵墓群中,有四座引人注目的兵马俑坑,它们被视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这四座兵马俑坑中的土堆一直没有被挖开。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原因。1、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军队第一座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群中规模...
访客 2025-07-23 26人已围观
-
凌家滩:地球神秘地带上的中国小村庄 出土玉器描绘伏羲八卦书
好奇研究所在中国的古代文明中,河图洛书一直被传为神秘的无字天书,与伏羲、大禹的传说紧密相连。然而,这些传说的真实性一直备受质疑,而河图洛书的确切源头也一直争议不断。然而,最近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现,或许可以为这些谜团提供一些线索。1、凌家滩遗址的神秘凌家滩遗址...
访客 2025-07-23 28人已围观
-
从史前到汉代 太阳神鸟纹为何从“大女主”沦为“群演”
好奇研究所在古代,图像语言远远超过文字语言,人们通过各种精美的图案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崇拜。其中,太阳神鸟纹饰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太阳的崇拜和与鸟类的神秘联系。一、太阳神鸟纹饰的历史太阳神鸟纹饰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53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在...
访客 2025-07-23 43人已围观
-
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的两件文物成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好奇研究所1980年,江苏省扬州邗江县一家砖瓦厂的工人意外挖到了一座古墓,后经考古发掘证实,这是一座汉代大墓,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东汉的某位诸侯王。这座东汉诸侯王墓为大型砖室墓,虽早年已被盗,墓中仍出土了不少颇有分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两件还成为了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下文将...
访客 2025-07-23 76人已围观
-
尧舜禹时代是否被考古证明为信史?
好奇研究所尽管官方宣称“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并且,还有学者认为陶寺延续时间较长,正对应了唐尧虞舜时代。但是,考古学真得已经证明了尧舜的存在吗...
访客 2025-07-23 41人已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