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好奇研究所好奇研究所
回望中轴线七百余年时光 故宫清代造办处旧址考古溯源
访客
2025-08-05
【好奇研究所】
72人已围观
清代造办处是一个专门为宫廷承造各种器皿的机构,下设馆处、作、厂等诸多作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造办处从养心殿移至慈宁宫东南侧。2020年底,故宫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此处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元明清)的遗址区。
在考古现场,故宫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吴伟为记者详细介绍了现场的情况。钢架搭成的宽敞大棚下,遮罩着一片凹凸不平的地面,各个年代的砖面纵横交错,砖的大小、样式都不尽相同;不同的区域,放着写有不同年代以及建筑功用的指示牌;地面上还有大小不一的考古探坑,展示着经年累月堆积而成的砖土层。这里没有金碧辉煌,没有人声鼎沸,却有另一种肃穆和厚重。每次踏上这处考古现场时,吴伟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故宫考古研究所所长徐海峰介绍说,他们在现场发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意外。最让他们高兴的是,发现了一座面阔以及进深均为11米的建筑,共有四个同样规模的磉墩,每个磉墩之间间距均为11米。这是迄今为止故宫内发现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元明清)的遗址区。
此外,他们在清理现场遗留的一个大坑时,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砖砌体。由于故宫的特殊性,对考古极为慎重。故宫考古的原则是“见‘面’即停”,也就是一旦发现了重要的砖面、地面、活动面,就暂时不再向下清理了。为此,故宫考古研究所团队开创了“微创”发掘的方法,即通过最小化的干预,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获取最大的信息。通过对周边的发掘,再与2015年慈宁宫花园东院遗址发现的明早期磉墩进行对比,进而确定了这座砖砌体就是明早期的磉墩。
这次故宫考古研究所对清代造办处旧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不仅让人们对故宫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故宫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每一次对历史文物的发掘和保护,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Tags:
相关文章
- 诸葛亮八阵图可挡十万精兵 千年来只被桓温看透 但他却不敢破阵
- 一座千年古墓意外出现 出土珍宝亮瞎双眼 可石棺上四字令人胆寒
- 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参透四句真言,迟早出人头地
- 古代“诛九族”是指哪九族?为何犯人不选择逃跑?因为无处可逃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 让曹植作诗 却不能有“牛”字 后来流传千古
- 秦亡时的三处不合理: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 中国为何叫“中国”?作为中国人,对祖国名称的来源,你需要知道
- 细思极恐 古墓里的骨头去哪了 如果没找到后人 留着还有何用
- 历史上有三大姓氏,从未衰败,已兴盛了3000年,是你的姓氏吗?
- 百家姓始祖“上古八大姓”,延续至今五千年,看看你是谁家后人?
热门文章
